兵团记忆新疆兵团官方店(资料图片)。 据本报资料库
在第二十届文博会兵团展馆文创天地专题展厅,游客在了解融合兵团元素的刺绣展品(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雪娇 摄
在十四师昆玉市文创空间陈列的骆驼造型的按摩梳(资料图片)。 高小霞 摄
各式各样体现兵团文化的冰箱贴、借助各类信息技术吸引游客的一师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场景生动的石河子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园……在兵团,处处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如何让兵团文化在新时代传得更广?如何让兵团文物“火出圈”?
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让“文物”走进千家万户,全方位融入生活,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
特色文创 让文物融入生活
传统和现代并不矛盾,古老与时尚可以在生活中交汇。
9月22日,在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游客来来往往,作为新疆旅游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这里不仅是疆外游客来新疆必去的第一站,也是本地居民经常光顾的地方。
兵团记忆新疆兵团官方店就在这条步行街上,走进这间独具兵团特色的文创小店,可以看见能“带得走”的兵团城市地标、能“挂在身上”的兵团美食……这些文创产品“诉说”着老一代兵团人的回忆。
“我们店里现在有徽章、冰箱贴、服饰、文具等产品,其中讲述兵团各师市地标文化的地标徽章、东方红系列冰箱贴都非常受欢迎。”兵团记忆新疆兵团官方店店长余深敬热情地为游客介绍各类文创产品。
“近年来,不少游客都会来到店里,挑选喜欢的文创产品,许多游客都觉得我们店里的文创产品既美观又实用。”余深敬说。
各类文创产品设计中处处体现着兵团文化,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令人耳目一新。
以店内的商品书签尺为例,它不仅是尺子,还是书签,更有意思的是,如果把这些书签尺拼接在一起,尺子上部的图案就组成了一幅兵团历史连环画:屯垦戍边、军垦第一犁、戈壁母亲……有趣又巧妙的设计,兼顾了实用性和纪念性,充分彰显了文创产品本身的文化传播价值,也获得了游客的好评。
“让文物‘火出圈’的最好方式,是让它们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再次流行起来。”余深敬说,让文物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不能仅仅做一些简单的“复制粘贴”,比如不能简单把文物图案、元素印到产品上,一件成功的文创产品要挖掘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结合当下社会语境,以独具匠心的思想表达带给人们情感共鸣。
“作为兵团首家文创店,开业以来,这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有不少老军垦看到这些老物件都会受到触动,年轻人看到这些文创产品也比较感兴趣。”余深敬说,“目前来看,年轻游客是来我们店消费的主要群体,文创产品背后的故事和含义,也吸引他们进一步了解兵团文化。”
近年,兵团文创产业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具有浓郁兵团元素的文创产品已成为各地游客感受兵团、了解兵团文化的载体。
据了解,兵团还将大力开发以红色文创、特色农副产品、风味小吃、工艺美术品等为主的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打造“兵团记忆”等系列旅游商品品牌。
亲身体验 让文物“绽放”光彩
想了解独具魅力的兵团文化,亲身体验必不可少。近年来,兵团各师市不断发掘自身文化内涵,努力打造更多值得游、有得学的研学旅游目的地。
换上军装唱歌跳舞、参观老厂房……在石河子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园,可以沉浸式体验老一辈军垦人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燃情岁月,进行一场记忆与时光的旅行。
走进石河子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园,随处可见巨大的“1958”标识。
1958年,兵团发生了哪些大变化?游客带着这个疑问深入探寻,在讲解员的讲解中,逐渐了解到——这一年是兵团工业的元年,诞生了兵团第一批工业企业。
这些工业企业大多以“八一”命名,如八一毛纺织厂、八一制糖厂、八一棉纺织厂。这里纺出了兵团的第一缕纱、产出了兵团第一块方糖、织出了兵团第一匹布,承载着兵团人的记忆。
石河子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园位于原八一棉纺厂厂区内,于2021年7月开门迎客。依托八一棉纺厂保留下来的厂房、机器及珍贵的照片资料等,深度挖掘兵团工业发展历程,将军垦文化与旅游体验融合,打造全景式、沉浸式体验游。2023年,该园接待游客6万余人。
原景原貌,朴实生动的场景展现在游客眼前,震撼人心。浙江游客姚荣华感慨地说:“参观内容很丰富,也很有意义,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兵团人创业的艰辛,了解到兵团如今的发展成就是怎样取得的,很有感触。”
如石河子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园一样,打造全景沉浸式体验的,还有七师一二六团戈壁母亲红色教育基地。
“戈壁母亲真的太伟大了,她们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品格、乐于奉献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参观完后,克拉玛依市第四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刘洋洋说。
戈壁母亲纪念馆、戈壁母亲红色记忆收藏馆、戈壁母亲美术馆、戈壁母亲文化创意园……走进一二六团,游客可以感受戈壁母亲文化的别样魅力。
一件件饱经沧桑的老物件、一个个保存完好的地窝子,走进一二六团,人们仿佛回到了那段岁月,仿佛听到了劳动号子在耳边响起。
“戈壁母亲纪念馆由原一二六团四连办公室和部分居民区改建而成,主要由复原的团机关办公室、地窝子、主席台、韩天航工作室、月季食堂等区域组成。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兵团几代人的回忆。”一二六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负责人杨艳霞说。
近年来,七师胡杨河市以建设“中国军垦文化之乡”为抓手,立足“戈壁母亲故乡,军垦文化新城”的文化定位,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塑造特色旅游品牌,不断推出“红色教育 生活体验”的情景式、沉浸式旅游产品,凸显军垦文化魅力,实现文化和旅游“双向奔赴”。
技术赋能 让文物走到“线上”
“酒香也怕巷子深。”文博这坛老酒,在新技术、新载体、新媒体的“加持”下,才能散发出更醉人的醇香。
在一师阿拉尔市的中轴线上,有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它的外形像四把倒放的犁铧,组合在一起又营造了一幅种子发芽、破土而出的画面,这便是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在这里,两万件展品讲述了红色三五九旅英雄史。
爬犁、抬把子、坎土曼等一件件带着锈迹的垦荒工具,诉说着昔日军垦儿女战天斗地、誓将戈壁换新颜的奋斗历程;一张张地窝子、干打垒、窑洞房的黑白照片,展示着军垦战士开发建设团场的风雨历程……
为了吸引更多人了解那段艰苦岁月,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着力打造数字化、智慧化的红色文化体验项目,让红色故事从静态、单一向动态、多元的方式转变,让游客能够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从而增强传播效果。
在展馆内,戴上vr头盔、轻触按钮,就能模拟感受夜袭三井镇围歼战斗场景;在“翻越祁连山”展区,通过声、光、电合一的形式,生动展示翻越风雪祁连山的悲壮画面……
“如今,运用新技术,可以让历史、文物鲜活起来,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在这里学有所获、学有所长。”纪念馆讲解员张继德说。
如何让广大观众足不出户就能享用“文化盛宴”?
近年来,兵团不少博物馆开始了从“线下”转到“线上”的探索,越来越多博物馆尝试“出圈”,以创新玩法不断接近博物馆展览的本质——放大传统和文化的感染力,使得博物馆的“外墙”无限延伸,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入圈”。
“传统文化要主动迈进数字化时代。”兵团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触屏时代”下,传统文化要增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就必须融入科技元素。
轻触手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全貌便清晰展现在眼前,跟随指尖便可浏览博物馆全貌。
位于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一座以新中国屯垦戍边革命历史为主要研究及陈列内容的国家二级博物馆。
近年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对博物馆改造升级,将新技术新理念融入博物馆的建设中。通过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和互联网数字技术,让参观者沉浸式参观体验兵团艰难与辉煌的发展历程。
2023年3月,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此外,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在馆内布置了83个辅助参观二维码,设置了自助语音导览系统,使游客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
从语音、图文、视频到vr——“云游”的表现形式不断升级,给游客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赢得了好评。
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科技的应用不仅让游客有了全新的观展体验,还让许多文物在博物馆的呈现更加立体、丰富,拓宽了人们认识历史、理解文化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