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一师一团棉花洁白、玉米金黄,处处是五彩斑斓、果实累累的景象。
塔里木河川流不息,见证兵团人70年坚持不懈防沙治沙,把“不毛之地”变成生态绿洲的光辉历程。
建团初期,一团这片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土地盐碱如雪、风沙满目,被人们称为“沙井子”,意为流沙似泉水涌流。“种一棵树比养一个娃还难。”一团退休职工张治国回忆,当时,风沙大得能把小草连根拔起,团部两棵幸存下来的野生红柳成了“宝贝”,大家用木板把它们围起来,避免被风沙摧残。
在沙漠里建家园,防沙治沙是关键。经过多年实践,一团职工群众逐渐摸索出了防沙造林的办法:挖排碱渠,渠埂种沙枣树、杨树、灌木,建成“井”字形林带,林带互相贯通,形成防风林体系。此后,由一团首创的“三线造林法”,成为兵团防风固沙的重要举措,一直沿用至今。
将绿色的种子一点点向沙漠腹地播撒,在一团职工群众不懈努力下,寸草难生的荒漠变成了万亩果园,“一脚踩下沙土没鞋”的土路变成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团场也由“沙井子”变成了“金银川”。
兵团多数团场分布在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和漫长的边境沿线,是抵御风沙袭击、保护绿洲生态的重要屏障。70年来,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排盐治碱,在风沙肆虐的沙漠戈壁建起一座座美丽城镇,建成一片片高标准农田,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绿色生态屏障。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兵团职工群众创造了一个个生态奇迹。截至2023年底,兵团森林蓄积量超过351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9.1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2.6%,湿地面积稳定在398.28万亩,80%以上的团场实现了林网化。沙区生态恶化的状况得到了整体遏制、局部扭转,区域生态环境大幅改善,阿拉尔、图木舒克等城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成为漫漫沙海中的绿色生态新城。
林子密了,风沙小了,职工富了。在十四师二二四团,沉甸甸的红枣缀满枝条,开杆打枣季即将到来,二连职工胡书霞对丰收充满期待。在她身后,一片片枣园里硕果累累。
经过20年开发建设,二二四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自压式节水灌溉示范区之一,建成26万亩田间节水灌溉设施,成为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如今,红枣成为这个团场的优势主导产业,2023年干枣总产达到7.5万吨,线上销售农产品60余万单,销售总额突破2.5亿元,有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职工持续增收。
“死亡之海”披绿生金,一片片大漠戈壁逐渐成为生态绿洲,一座座绿色、生态、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镇,向世人展现着兵团的动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