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pg电子体验试玩网址

拥抱大漠 绿染家园

——二师铁门关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笔
发布时间:24年09月19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兰君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张贝 徐敏

9月5日,在二师铁门关市“我在库木塔格沙漠有棵树 让沙漠变得更美好”公益活动现场,两位活动参与者现场认种树木。 李春霞 摄

三十四团护林员查看四翅滨藜长势(资料图片)。 魏怀娟 摄

9月5日,在二师三十一团漠南之南,一场别开生面的慈善公益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搬运树苗、移栽树苗、扯滴灌带……志愿者扛着树苗、铁锹和滴灌带,植树热情高涨。

当日是第九个“中华慈善日”,二师铁门关市在三十一团举办了“我在库木塔格有棵树”慈善公益活动,通过线上捐款、线下种树的方式,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为防沙治沙事业贡献力量。“截至目前,植树慈善捐款金额达到22.8万元。”三十一团党委书记、政委杨龙公布了此次慈善公益活动募捐结果,该团通过植树育苗的方式,让每一份防沙治沙的爱心都有清晰的落脚点。

二师铁门关市年均降水量约50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500毫米以上,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荒漠化土地面积543.28万亩,沙化土地面积454.01万亩。

该师市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和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解决塔里木垦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探索区域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

2021年以来,二师铁门关市通过各类植树活动,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55.5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05万亩、封沙育林16万亩,超额完成兵团下达的“十四五”期间防沙治沙任务。

胡杨、红柳、梭梭、枣树枝繁叶茂,聚拢成一片林海,在微风中诉说着一场跨越60年的生态巨变……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9月初,走进二师塔里木垦区,微风吹过,一片片树叶随风摇曳。忽而,一群鸟儿被巡林的护林人惊起。谁能想到,这片郁郁葱葱、水草摇曳、牛羊成群的丰饶之地,就是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有“塔里木六百里绿色走廊”门户之称的三十一团5200亩防风固沙林。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保护团场生态环境,三十一团干部职工向沙漠进军,建成一条长11公里、宽200米,占地3300亩的生态防护林,有效抵挡了库姆塔格沙漠向团场的侵袭。

“一代代种树,再难也要啃下风沙这个硬骨头。”三十一团职工群众心里都清楚:治沙关乎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

在这里守护沙漠生态林的宋财富,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光景——一刮风,满屋都是沙子。夏天蚊虫多,晚上睡觉要把头蒙住。他告诉自己:“建成防护林投入了那么多资金和人力,这里需要有人来看守,我们不能走。”

巡逻、清理防火隔离带、为树木扎篱笆、检修滴灌带……宋财富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些工作,带领护林员们守护这片树林,任劳任怨、不畏艰辛,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着这片绿色。

随着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三十一团完成新建防风固沙林5200亩,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建成1000多条防风固沙林带,形成以农田防护林、绿洲外围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和天然防护林为主体的三层防护体系。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壁垒,挡住了风沙的去路。

为筑牢阻隔两大沙漠的绿色生态屏障,近年来,三十一团持续开展“千人义务植树”活动,累计参加义务植树1万余人次。三十一团党委书记、政委杨龙说:“今年,团场收到了兵团福建商会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捐赠的100万元,用于生态造林,计划继续造林600亩,栽植胡杨、梭梭6万株。”

近年来,二师铁门关市持续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十三五”期间,二师铁门关市完成沙化土地治理总面积77.42万亩,“十四五”沙化土地治理已完成治理55.14万亩,完成兵团“十四五”期间下达总任务面积的105.89%。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是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转变。一片片沙地,在二师职工群众的不断努力下,终于种出了希望。

生产、生态良性循环

3米高的梭梭树向沙而立,一望无际;地面上不规则隆起的小沙包下,是胡萝卜大小、通体乳白的肉苁蓉。9月4日,记者在二师三十四团六连梭梭林看到,职工们正忙着采挖肉苁蓉,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为什么要种梭梭树和肉苁蓉?三十四团农业林业草业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颉彦林说:“梭梭树根系极为发达,蔓延几十平方米,防风固沙效果好。肉苁蓉接种一次,可以收获5至7年,每公斤肉苁蓉在8元至10元之间,亩平均收入可达600至800元,经济效益十分好。”

“沙地绿了,环境好了,职工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看着荒地上渐渐成林的梭梭树,颉彦林感慨地说。过去种枣树防沙治沙,虽然能增收,但枣树的成活率极低,职工年年都要补种,收入不稳定。

三十四团将防沙治沙、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生态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梭梭树接种肉苁蓉、间种罗布麻等特色产业种植。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如今,三十四团种植梭梭林2.2万余亩,接种肉苁蓉1.2万余亩,果园4.2万亩,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达2万亩。

“在枣树下种板蓝根,每亩地能有4500元至5000元的收入。”在新装修的房子里,三十四团十一连职工阴崇良乐呵呵地说道。

一方沙土既能育一方产业也能养一方人。三十四团立足实际,逐步形成了“苦咸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发展沙生产业及延伸产业链条、构建生态经济型农田防护林、果药间种与作物套种、新能源(光伏)数字经济产业”的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之路,带动职工群众就业2000余人、增收2万元以上。

近年来,二师铁门关市坚持以生态立师为根本,走出了一条具有师市军垦特色的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之路,构建了林果业“四绿”工程新发展格局,即库尔勒垦区“绿色屏障”及库尔勒香梨产业带,焉耆垦区“绿色海洋”及葡萄产业带,塔里木垦区“绿色走廊”及红枣产业带,且若垦区“绿色支点”及肉苁蓉等沙生中药材产业带,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开源、节流双向发力

9月5日,在二师三十七团团场骨干水利工程调节沉沙池边,只见一汪碧水连天,几行水鸟翔集,秀美宛若江南。

“团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由于水资源调蓄能力严重不足,灌溉供水问题曾一度制约团场发展和职工致富。”三十七团3.5万亩土地治理专班负责人张克说。

近年,二师着力推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2022年4月,三十七团水利工程调节沉沙池、自压输水管网投入使用,打破了水资源匮乏制约农业发展的困局。“如今,团场的灌溉和生态用水全部由地埋管网输送,地埋管网蒸发和渗漏损耗很小,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山水林田湖草沙,“水是命根子”。在二师,说起水,就绕不开新时代水利工程项目。

“通过申请国家资金支持,我们新建了三十六团、三十七团、三十八团调节沉沙池等一批水源工程,确保团场37万余亩土地的用水需求。同时自筹资金3000余万元,建设了恰拉水库维修加固工程,有力保障了塔里木灌区50余万亩土地的生产供水。” 二师水利工程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薛明介绍。

涓涓清流润民心。近年来,二师铁门关市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将水权水量逐级明细到用水户,并发放实名制水权证,解决引配水过程中精准调配、公开透明的问题,确保水资源科学高效利用。同时,全面普及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低压管道输水地面灌溉、垄膜沟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记者看到,连接农田的输配水骨干管网中,装上了超声波流量计、水表等装置,通过对灌溉水的准确计量,实现科学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的良好局面。

“根据各灌区实际特点,因地制宜,规模化、科学化选择适宜的综合节水措施,大力推广节水高效型品种,地膜覆盖、耕作保墒等农业节水技术,积极推广土壤保水和作物蒸腾调控等生物节水技术。”薛明说。

2022年,二师铁门关市投资20485万元,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节水项目8.64万亩;2023年,投入7216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节水项目5.39万亩;今年,在棉花、冬麦、玉米、番茄、辣椒等作物上全面推广“干播湿出”技术100万亩。截至目前,二师春灌灌溉亩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6.56万亩,总用水量较去年同期减少0.36万立方米,亩均节水36.51立方米,节水效益显著提高。

网站地图